Saturday, October 10, 2009

寬容

由孩童時代,到讀書時代,至步入社會工作,一路走來,面對過各種各樣的無奈,我一直在想,究竟我從中學會什麼?

上學時期有過很多無無謂謂的人事鬥爭;試過在自己理想面前被人說得一文不值;嘗過在工作上被人痛駡和奚落,也曾用過各種言語指責別人的不是和無能;埋怨過別人的怠惰,自己卻不一定盡了全力;即使全力以赴,亦曾因為一些意外蒙上不白之冤,無法得到別人的認同;批判別人,其實自己也在被受批評;面對一些人,你總不知道他是真心還是假意;有時候,你想幫助別人,別人不一定會領你的情;有人看見你所犯的過失,就會全盤否定你的價值;又有些人只看見你的一面,以為你很有潛力,其實不過是平常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心力和時間。

人生的路途上,會發現無論去到那裡,生活在什麼地方,轉職到那一份工作,總會碰上讓你不稱心和不滿的人與事。最後你可能會很氣憤,內心充滿怨恨,或是故意搞對抗,更甚是不停地批判和遣責別人。但是以負面的方式所作的行為,並不可能帶來正面的結果,相反只會令彼此的磨擦加深,死結越纏越緊,受盡壓迫之苦的還是自己。你為別人帶來的批評和痛苦,最後只會由自己來償還。

因為曾經的「遇見」,我一直在找尋答案。舊的思維逐漸瓦解,新的價值觀重新建立。如果我們都是有靈魂的軀體,而靈魂又是長存恆久的,那背後是否意味著我們都是永生不滅的存在?而如果我們都是永恆的,即使肉身雖死,但意識長存,我們又是否還有需要計較現在所遇到不稱心如意的人事?

記得小時候在圖書館裡最愛翻看的圖書之一,就是那一類能讓你作出選擇、導向不同結局的書藉。每次看的時候,都總覺趣味盎然,而且還會同一本書翻看好幾次,看看究竟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。長大成人,換轉想想,這類書藉是否就是我們人生的一種寫照?是否一切都是我們自己選擇和安排的?在我們還沒有化身成這一個軀體以前,就已經為自己寫下人生的劇本,我們只是運用我們的自由意志去演譯和作出不同結局的選擇?

如果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撰寫和選擇的,那麼每個人必然都有各自屬於自己的道路。有時候你遇見一個比你「低」的人,是出於他的劇情需要;當你遇見一個比你「高」的人,也是出於他編寫人生時的抉擇。是他們在神的應允之下(並非宗教所說的神),基於各種理由和原因為自己譜寫出這樣的人生;而他們這樣的選擇跟你自身的「高」或「低」沒有關係。反倒是他們選擇了「低」,成就了你的「高」;如若他們選擇了比你「高」,也是來引領你朝向更高的方向。所謂的「高」「低」,也不過是一種不存在的相對的論調。

但是人總喜歡比較,於是才有肆無忌憚的批判和譴責。但惡意的批評和譴責永遠無法讓別人和自己獲得真正的進步。不然,為什麼時下批評各樣事之聲此起彼落,我們卻沒有感到任何一點激勵和温暖,反倒是深化了社會上的怨恨和矛盾,人心惶惶?每當你大肆評擊別人過後,可會覺得內心空洞而無物?相反,當你願意接納和體諒別人的時候,卻為內心帶來一種平靜和安詳的感覺。

放下評斷別人的心,才能看清另一個個體正以他獨特的生命形式去實踐自己的道路,不單成就了他們自己,也因為他們對人生的安排和選擇而成就了我們,讓我們有機會學會面對不同的人生課題,讓我們有機會以體恤和寬裕之心去看待所有事情、以至所有人。我們可以繼續發洩我們的不滿,排解屈結著的情緒,但不一定就要以負面的手段和方式去應對別人,這樣只會讓別人成為自己成長的絆腳石;而寬容,卻是讓別人成就自己更加進步的基石。

寬容,並不等於對別人和自己沒有要求,而是理解並明白到,對方只是與你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,這與他的年紀或人生閱歷不一定有著關係,恰恰相反,這只是他作為一個有靈魂的個體對人生的一種選擇和演譯。人生(靈性)的道路就好像在一條賽道上,有些人跑得慢一點,有些人跑得快一點;有些人會跑在你的身後,又有些人會跑在你的面前。但是,最後所有人都必然會跑到終點,只是中間的過程和經歷不盡相同。

學會寬容,才能真正拉近人與人、以至不同文化之間的距離,世界才有機會變得更加美好。而這樣簡單的要求,不過是不費力氣的一種選擇而已。